中國大陸目前處在蘋果供應鏈中的企業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這一跡象表明,美國政府對中國的制裁對蘋果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影響。
根據日經亞洲對蘋果供應商名單的分析,2020年,蘋果前200家供應商中,有51家來自中國大陸,包括香港,比2018年的42家有所上升,首次將中國臺灣擠出榜首。
中國大陸供應商還幫助蘋果在其他亞洲國家建立產能。蘋果供應商名單涵蓋了上一財年在材料、制造和組裝方面支出的98%。盡管蘋果沒有披露每家企業的采購值,但可以作為蘋果對全球各地供應商依賴程度的晴雨表。自2013年以來,這份名單幾乎每年都會發布,除了2019年。
日經指出,蘋果以其嚴格的質量管理而聞名,而中國大陸供應商崛起說明了其不斷增長的制造和技術能力,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報價。
一位蘋果供應鏈人士告訴日經,大多數大陸供應商都有非常相似的做法,即通過向蘋果提供非常低的價格來贏得訂單,這是其他地區廠商無法想象的。
“他們愿意承接其他供應商不愿采取的低利潤率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可以通過與蘋果合作逐步升級,并在下次競標中獲得更多業務。能進入蘋果供應鏈是成為全球領先供應商最好的試金石!
與此同時,大陸供應商也在迅速幫助蘋果增加海外產能。
在越南,蘋果供應商的數量從2018年開始時的14家增加至21家。在這21家企業中,有7家為大陸或香港公司所有,包括立訊精密和歌爾。
當然,大陸供應商的崛起也伴隨著其他地區供應商的衰退。
日本供應商的數量從2017年的43家下降到了34家。JDI與夏普仍在名單中,但它們面臨來自中國面板廠商京東方和天馬的競爭,而夏普與康達則在相機模塊領域與立訊精密和高偉光學電子展開競爭。
過去十多年一直占據榜首的中國臺灣,如今也在失去優勢。2020年,中國臺灣有48家蘋果供應商,比2017年的52家有所減少。
富士康和和碩等仍是蘋果的重要組裝廠,但也面臨來自大陸的競爭。在去年緯創收購了一家iPhone組裝廠后,立訊精密現在還控制著和碩的iPhone和MacBook金屬框架極外殼子公司CasetekHoldings,而最早的AirPods組裝商英業達的業務有很大份額被立訊和歌爾奪走。在廣達去年決定退出Applewatch組裝業務后,立訊還接手了這項業務。
美國供應商數量也有所下降,從2017年的37家降至32家。剩下的大多數公司如3M、康寧、美光和高通等提供難以替代的高價值半導體和材料。然而,蘋果仍是美國最大的就業崗位創造者之一。蘋果稱,它在美國50個州創造了200萬個就業機會,去年花費500多億美元從9000多家美國供應商那里購買產品。
廣發證券高級分析師JeffPu表示,中國大陸擁有世界一流的電子零部件和組裝供應鏈,這不僅得益于蘋果的多年培育,也得益于華為、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支持。
Isaiahresearch首席分析師EricTseng表示,成本和質量是蘋果不顧政治壓力堅持在中國銷售的主要原因。沒有跡象表明,由于地緣政治或其他因素,蘋果減少與中國大陸供應商的采購和接觸。
兩位分析師均表示,大陸供應商愿意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地區,反映出中國大陸自身投資環境存在問題。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而且在每年旺季時招募產線工人越來越困難。
來源:CSIA
點擊查看網絡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