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 · 波特在其《競爭戰略》一書中談到的 “ 競爭戰略輪盤 ” (見下圖)。他認為,競爭戰略是公司為之奮斗的一些終點(目標)與公司為達到他們而尋求的途徑(政策)的結合物。 “ 競爭戰略輪盤 ” 的輪轂是公司的總目標,輻條是用來達到這些目標的主要經營方針。這是一個將公司競爭戰略諸關鍵方面僅以一簡圖統一闡明的工具。
輪盤中心處是企業的總目標(利潤增長、市場份額、社會效應),也即關于企業要如何從事競爭及其特定的經濟與非經濟目標的籠統目標。
各種子目標及其戰略圍繞著總目標構成戰略總體。輻條處是用來達到這些目標的主要經營方針。
在輪盤的每一欄目中,應當根據企業的活動簡要說明在該職能范圍中的主要經營方針。經營方針的具體化所形成的各種戰略觀念即可用于指導企業的整個行動。
運用競爭戰略輪盤注意因素
競爭戰略輪盤的確定必須充分考慮輪軸與幅條以及幅條之間的協調性。
第一,注意內部一致性,輪盤中的目標能否協同達到?各經營戰略方針之間是否相互促進?
第二,注意外部環境適應性,輪盤目標是否適應產業機遇?面臨的產業威脅及風險如何?是否適應產業演變的影響?
第三,注意資源適應性,目標與戰略方針是否與企業可擁有的資源相吻合?企業組織是否具備應變能力?
第四,注意企業內部溝通,戰略目標是否為主要執行部門及人員所理解?戰略行動能否上下協調一致?以上這些問題均是在構成競爭戰略輪盤時應廣泛注意的因素。
邁克爾 · 波特教授的 “ 競爭戰略輪盤模型 ” 中將競爭實力分為客戶資源、產品狀況、市場營銷、銷售渠道、競爭策略、歷史狀況、銷售區域、銷售力量、組織管理、技術實力等方面。